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催化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16, Vol. 37, No. 8
    Online: 2016-07-29

    封面介绍:

    朱庆英等合成了(S)-2-氨甲基吡咯烷氨基-β-环糊精, 图片中给出了该材料的结构. 将该材料用于室温水相中环己酮和 4-硝基-β-硝基苯乙烯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 获得中等产率和较优对映选择性顺式结构为主的加成产物. 见本期第 1227–1234 页.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37卷第8期目次
    2016, 37 (8):  0-0. 
    摘要 ( 186 )   PDF(4980KB) ( 797 )  
    综述
    钌基催化剂催化的气固相反应
    施文博, 刘霄龙, 曾俊淋, 王健, 魏耀东, 朱廷钰
    2016, 37 (8):  1181-1192.  DOI: 10.1016/S1872-2067(15)61124-X
    摘要 ( 792 )   [Full Text(HTML)] () PDF(2692KB) ( 1201 )  

    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学品的生产,从原子尺度了解整个催化反应体系有利于合理设计新型催化剂.参与气固相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催化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近年来,Ru基催化剂由于在低温低压下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而广泛应用于一些气固相反应.本文对Ru的基本性质、氧化行为以及Ru基催化剂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钌基催化剂参与的气固相反应,包括挥发性有机物的催化氧化、一氧化碳优先氧化(PROX)、氨合成、氯化氢氧化以及甲烷部分氧化,分析了催化性能与理化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提出了钌基催化剂在相关反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Ru具有多种氧化态,在Ru基催化剂参与的气固相反应中,金属Ru和/或RuO2被认为是活性物种,通常反应温度在400℃以下.Ru(0001)晶面在O2存在条件下,随着氧气含量的不同会从中间态过渡到氧化态,实验证明该晶面属于RuO2.理论研究证实了在反应过程中RuO2的存在,并提出了核壳结构,对于其它气固相反应的机理研究有一定启发.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催化氧化主要集中烷烃、烯烃、芳烃以及卤代烃的催化氧化,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包括颗粒粒径、价态和晶体结构等对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并且Ru基催化剂对卤代烃的催化氧化表现出良好的抗卤性,同时多卤代副产物低于其它贵金属体系.Ru基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对PROX具有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并且可以有效抑制H2氧化、CO甲烷化和CO2甲烷化等副反应发生.氨合成的难点在于N≡N具有很强的解离能,许多研究表明,氨合成使用的Ru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载体性质密切相关,Ru与载体之间强的相互作用使得电子可以迅速地从载体转移到Ru颗粒上,掺杂其它有效元素可能会提供更多的氧空位和有效防止高温焙烧导致催化剂烧结.对于HCl氧化虽然研究较少,但是Over等人对HCl氧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日本住友化工设计的Ru基催化剂已经商业化.Ru基催化剂可以有效降低甲烷部分氧化的反应温度和压力,并具有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避免副产物生成.现有催化系统以及新型催化剂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对于单一VOC氧化过程和多元VOCs催化氧化的机理和动力学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氨合成需要寻求具有高电导率的载体,从而将电子快速转移到Ru颗粒表面,使得氨合成在更低温度下进行;为了避免副产物生成,需确保新型Ru基催化剂上PROX和甲烷部分氧化在低温低压条件下进行;Ru基催化剂理化性质对活性的影响以及失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有序多孔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对挥发性有机物氧化的催化性能
    刘雨溪, 邓积光, 谢少华, 王治伟, 戴洪兴
    2016, 37 (8):  1193-1205.  DOI: 10.1016/S1872-2067(16)62457-9
    摘要 ( 581 )   [Full Text(HTML)] () PDF(3906KB) ( 1695 )  

    大部分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健康.目前,我国虽然已开展了治理VOCs污染的工作,但还缺乏有效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OCs治理技术,因此研发新型高效VOCs处理技术迫在眉睫.催化氧化法是公认的最有效消除VOCs的途径之一,而高性能催化剂的研发是实现该过程的关键.近年来,人们围绕消除VOCs的高效且价廉的催化剂的研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许多过渡金属氧化物、混合或复合金属氧化物及其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均被认为是有效的催化氧化材料.与体相材料相比,多孔材料具有发达的孔道结构和高的比表面积,一方面有利于反应物的扩散、吸附和脱附,因而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活性组分(如贵金属等)在多孔材料表面的高分散,抑制活性组分的烧结,因而具有更好的催化稳定性.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多孔金属氧化物在环境污染物消除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以有序介孔或大孔过渡金属氧化物、钙钛矿型氧化物和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典型VOCs(如苯系物、醇类、醛类及酮类等)氧化的催化性能,重点介绍了四类催化材料,包括有序介孔过渡金属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Co3O4,MnO2,Fe2O3,Cr2O3和LaFeO3等)催化剂,有序介孔金属氧化物负载贵金属(Au/Co3O4,Au/MnO2和Pd/Co3O4等)催化剂,三维有序大孔过渡金属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Fe2O3,LaMnO3,La0.6Sr0.4MnO3和La2CuO4等)催化剂,以及三维有序大孔金属氧化物负载贵金属(Au/Co3O4,Au/LaCoO3,Au/La0.6Sr0.4MnO3和AuPd/Co3O4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物化性质与对苯、甲苯、二甲苯、乙醇、丙酮、甲醛、甲烷或氯甲烷等VOCs氧化的催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借助二氧化硅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等硬模板,采用纳米浇铸法可制备出二维或三维的有序单一或多级孔道结构的金属氧化物.研究表明,多孔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性能远优于其体相甚至纳米催化剂的.有序多孔材料的优异催化性能与其拥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吸附氧物种浓度、优良的低温还原性、独特的孔道结构、活性组分的高分散以及贵金属与氧化物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等有关.探明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有利于从原子水平上认识催化过程,为新型高效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奠定基础.本文还指出了此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利用硬模板法制备多孔材料的缺点是目标催化剂的收率低,硬模板浪费严重,大规模制备多孔催化剂势必增加制备成本,这些问题有待于妥善解决.与此同时,还展望了VOCs消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采用多种技术联用的方法有望最大程度地提高VOCs的消除效率.

    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研究进展概述
    韩宝斋, 杨扬, 许妍妍, U. J. Etim, 乔柯, 许本静, 阎子峰
    2016, 37 (8):  1206-1215.  DOI: 10.1016/S1872-2067(15)61097-X
    摘要 ( 1017 )   [Full Text(HTML)] () PDF(729KB) ( 2508 )  

    目前,天然气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转化和应用是天然气化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而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长久以来一直是研究重点.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与传统的甲烷二步法间接转化相比,有节能和工艺简化的突出特点.然而,甲醇直接氧化制甲醇过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甲烷分子的活化能很高,需要苛刻的操作条件才能活化参与反应;(2)反应进行的程度难以控制,生成的甲醇会进一步被氧化生成较多副产物,大大降低甲醇收率.因此,高效活化甲烷分子和抑制甲醇深度氧化是促进该过程工业化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论述了非均相、气相均相和液相体系中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的研究进展.在甲烷非均相氧化过程中,采用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在高温条件下催化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其中,钼系和铁系催化剂的研究最为广泛.研究表明,MoO3可作为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尤以MoO3/Ga2O3催化剂性能最好,得到甲醇收率最高.在铁系催化剂中,Fe-ZSM-5催化反应的甲醇选择性和收率都相对较高;但是每次反应后催化剂都需要重新活化,这种间歇性操作会增加成本,不利于工业化应用.总之,甲烷的非均相氧化过程存在易形成金属聚集体、催化剂选择性低以及甲醇收率低(5%)等问题,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解决.然而,与非均相氧化过程相比,操作较为简单的甲烷气相均相氧化作为目前最有工业前景的过程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在此过程中,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反应器、反应条件(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以及添加的介质等.反应器的特殊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反应产物的分离与转移、反应热的移除以有效提高甲烷的转化率,比如膜反应器对物质的分离作用.反应压力对反应过程的影响较为复杂.基于动力学因素,提高反应压力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甲醇收率,同时最佳反应温度降低,但是,当压力高于8.0MPa时,设备成本消耗大幅增加.另外,研究表明,进料中加入NOx作为添加介质可以提高甲烷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同时降低初始反应温度.与前两个氧化体系相比,液相均匀氧化过程能够获得较高的甲烷转化率与甲醇选择性.但是液相体系中强腐蚀性介质的使用增加了设备成本,阻碍了该过程工业化的应用进程.因此,促进液相体系工业化的关键就是开发绿色高效的催化剂.

    快讯
    多相MnOx氮掺杂碳材料催化氮杂环侧链Csp3-H的氧化反应
    任兰会, 王连月, 吕迎, 李国松, 高爽
    2016, 37 (8):  1216-1221.  DOI: 10.1016/S1872-2067(16)62503-2
    摘要 ( 352 )   [Full Text(HTML)] () PDF(730KB) ( 918 )  

    sp3杂化的碳氢键氧化成酮是有机合成中一个重要方法.相应的酮产物被广泛应用在医药和天然产物合成中.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衍生于含N杂环酮的药物化合物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例如阿普米定、苯吡胺、氯苯吡胺、曲普利啶、多西拉敏等.传统的含N杂环侧链氧化生成酮的方法使用化学计量的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不可避免地产生众多的副产物.近年来,均相的过渡金属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含N杂环侧链氧化生成酮的反应中.但是N杂环和过渡金属配位导致催化剂失活,选择性降低.金属的残留也使后处理过程变得繁琐.均相催化剂还存在难以回收利用的缺点.使用多相催化剂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因而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目前为止,还很少有文献报道多相催化剂催化含N杂环侧链氧化生成酮的方法.本文使用硝酸锰和菲啰啉的络合物在氮气氛围中高温焙烧,制备了一系列新型MnOx-N@C材料.首次应用于C-H氧化成酮的领域中.以2-苄基吡啶为模板底物,使用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我们研究了MnOx-N@C材料的催化活性.研究发现,在600℃焙烧得到的MnOx-N@C材料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实验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0.5mmol底物,3当量的叔丁基过氧化氢,1mg MnOx-N@C(600℃)材料.ICP结果表明,1 mg MnOx-N@C(600℃)材料中含有的锰相对于0.5mmol底物的摩尔分数为0.79mol%,说明该材料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我们进一步研究了MnOx-N@C(600℃)材料适用的底物范围,发现它可以催化2,3-环戊烯并吡啶类化合物、苄基吡啶类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酮;当反应底物中存在其他可以被氧化的碳氢键时,该材料表现出很高的选择性,可见其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和优异的选择性.对于克级以上规模的底物量,MnOx-N@C仍能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表明其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连续使用6次后,该催化剂依然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表征结果表明,MnOx-N@C(600℃)材料中MnOx粒子大小为1.71-6.56nm;样品中存在C-N,C=N和吡咯型的N;Mn的化学态有+2,+3和+4.

    Brönsted酸催化N1-对甲基苯磺酰基三唑与烯烃加成合成高N2选择性的烷基-1,2,3-三唑
    石津玮, 朱莉莉, 闻建, 陈自立
    2016, 37 (8):  1222-1226.  DOI: 10.1016/S1872-2067(15)61107-X
    摘要 ( 423 )   [Full Text(HTML)] () PDF(544KB) ( 796 )  

    N-取代基-1,2,3-三唑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材料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近几年来引起了人们很大兴趣.N1-取代基 -1,2,3-三唑既可由加热催化,也可通过金属诱导的(铜(Ⅰ)催化的1,4-双取代和钌(Ⅱ)催化的1,5-双取代)1,3偶极子环加成反应制备得到,然而有关N2-取代基-1,2,3-三唑的合成仍未获得太大进展.目前,高N2选择性的N2-芳基和N2-烯丙基 -1,2,3-三唑的合成方法是利用大位阻的膦配体配位钯催化偶联反应.2008年,史晓东课题组报道了烷基卤化物与大体积的C-4和C-5双取代基的NH-1,2,3-三唑通过亲核反应合成N2-烷基-1,2,3-三唑,但其应用受到底物限制.我们设想N1-烷基-1,2,3-三唑可否由N1-取代1,2,3-三唑合成,由于N1-取代基-1,2,3-三唑制备的研究较多,其合成方法将可很方便地构造N2-烷基-1,2,3-三唑化合物.鉴于此,本文对单取代三唑、未取代三唑与包括乙烯基酯在内的多种烯烃的反应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用不同取代基的N1-1,2,3-三唑与烯烃在不同的酸催化条件下进行反应,考察了酸效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发现TsOH做Brönsted酸为催化剂时,反应产率最高;而AuCl3做Lewis酸为催化剂时反应几乎没有加成产物生成.然后,以TsOH为催化剂,改变三唑与烯烃的加入比例,发现加入比例为1:6时反应产率最高.当N1取代基是Ts-时,反应产率最高.催化剂TsOH的加入量由1当量升至2当量时,反应产率没有明显变化.由此表明,N1-1,2,3-三唑与烯烃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为TsOH(1当量),N1-1,2,3-三唑的取代基为Ts,N1-1,2,3-三唑与烯烃的加入比例为1:6.在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后,考察了三唑类底物的适用性.结果发现,N2/N1产物的比例均很高,说明该反应具有很高的N2选择性.上述研究表明,TsOH酸催化N1-对甲苯磺酰基-1,2,3-三唑与烯烃的加成反应是一种有效合成N2-烷基-1,2,3-三唑的新方法,并通过单晶确定了最终的产物结构.单取代三唑和未取代三唑与包括乙烯基酯在内的多种烯烃反应合成N2-烷基 -1,2,3-三唑都有很好的反应效果.本文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合成N2-烷基-1,2,3-三唑的新方法.

    论文
    氨基修饰β-环糊精衍生物水相仿生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朱庆英, 沈海民, 杨祖金, 纪红兵
    2016, 37 (8):  1227-1234.  DOI: 10.1016/S1872-2067(15)61122-6
    摘要 ( 480 )   [Full Text(HTML)] () PDF(865KB) ( 765 )  

    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有机小分子如伯胺、吡咯烷类衍生物、(硫)脲类、手性方酰胺、联萘类、奎宁类、手性膦、离子液体和肽类等是目前使用的主要催化剂,如果能避免或少量使用有机溶剂,则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环境友好发展方向.β-环糊精的内腔疏水,而外部亲水,可以类似酶分子结合有机反应物,在水相体系进行催化反应.当β-环糊精分子上连接催化部位或结合部位时,能产生更优异的包结底物和诱导对映选择性的能力.目前基于β-环糊精衍生物构筑人工类酶催化剂用于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将氨基类有机小分子与单(6-O-p-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结合,得到9个氨基修饰β-环糊精衍生物CD-1-CD-9(收率在24.2%-64.9%,分子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和ESI-MS表征确认),并用于室温水相体系不对称Michael加成的仿生催化反应,以期获得较好的催化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通过设计不同β-环糊精衍生物的修饰基团结构、改变反应介质pH值和反应底物结构,分析了Michael加成反应体系产物产率和对映选择性的变化,采用2D-1H ROESY NMR、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和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β-环糊精衍生物和反应底物分子的包结状态,探究了反应过程机理.结果显示,在该水相体系中进行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产物产率和对映体过量值(ee值)受修饰基团结构、反应介质pH值和底物结构影响较大.当反应介质pH值低于6.0时,由于氨基分子被质子化而失去催化活性;当pH值为7.5时,获得中等水平的对映选择性,通过量子化学在ONIOM(B3LYP/6-31G(d):PM3)水平上的优化计算发现,底物分子与β-环糊精衍生物的包结可以出现两种形式:当底物分子的活性部位接近β-环糊精衍生物小口端的修饰基团时,产生分子内催化,诱导反应产生较好的对映选择性;当底物分子的活性部位远离β-环糊精衍生物小口端的修饰基团时,产生分子间催化,几乎没有对映选择性,而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当底物分子以较大的空间位阻与β-环糊精疏水性空腔结合时,产生较好的对映选择性,邻位取代的2-硝基-β-硝基苯乙烯比对位取代的4-硝基-β-硝基苯乙烯ee值更高,通过量子化学优化计算证实空间位阻效应.应用2-金刚烷酮与β-环糊精衍生物空腔形成竞争性的包结反应实验,产物产率和ee值都下降,说明β-环糊精衍生物的疏水性空腔是产生不对称诱导和催化活性不可或缺的部分,底物分子与β-环糊精衍生物的包结过程通过2D-1H ROESY NMR和紫外吸收图谱获得确认.其中L-2-氨甲基吡咯烷修饰β-环糊精CD-1表现出较好的反应对映选择性,在溶剂(pH=7.5,0.5mol/LCH3COONa-HCl)2mL,环己酮2mmol,2-硝基-β-硝基苯乙烯0.2mmol,CD-1用量0.04mmol,25℃反应96.0h的条件下,环己酮与2-硝基-β-硝基苯乙烯Michael加成产物的ee值达71%,产率为47%.该反应过程在β-环糊精衍生物的疏水性空腔内进行,修饰基团L-2-氨甲基吡咯烷与环己酮形成烯胺的催化反应.

    传感器用镓掺杂氧化锌纳米盘/纳米花状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表面表征
    R. Jothi Ramalingam, T. Radika, Hamad A. Al-Lohedan
    2016, 37 (8):  1235-1241.  DOI: 10.1016/S1872-2067(16)62464-6
    摘要 ( 349 )   [Full Text(HTML)] () PDF(3188KB) ( 1074 )  

    采用简便的旋涂过程和一步水热法在压电基片上制备了Ga掺杂的ZnO纳米薄膜(GZO).在水热处理过程中,通过添加不同的聚合物可形成纳米盘和纳米花状形貌的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和Raman光谱表征了样品的形貌、微结构和组成.XRD和FE-SEM结果证明,在AlN/Si压电基片上形成的纳米盘、纳米棒和纳米花状GZO均为纤维锌矿相.采用浸渍法进一步在所制GZO样品上固定了绿色的荧光蛋白质(GFP).运用原子力显微镜和荧光光谱分析了GFP与GZO表面结合的性质,考察了其用于传感器和生物成像技术的可行性.痕量GFP的固定使该材料产生荧光响应,表明其用于紫外光传感器时具有较好活性.

    原位掺杂法制备氮掺杂中孔炭及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
    杨勇, 蓝国钧, 王小龙, 李瑛
    2016, 37 (8):  1242-1248.  DOI: 10.1016/S1872-2067(16)62459-2
    摘要 ( 393 )   [Full Text(HTML)] () PDF(926KB) ( 1337 )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在工业、农业、建筑、电力及通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氯乙烯(VCM)作为合成PVC的单体,其生产工艺以源于煤化工路线的乙炔氢氯化法工艺为主,但是该工艺目前采用的是氯化汞催化剂,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发新型无汞催化剂成为电石法生产VCM亟待解决的问题.氮掺杂炭基非金属催化剂成本低廉,制备简单,在诸多反应中展现了较好的性能,成为近几年多相催化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也具有较好的活性,但是对活性中心的鉴别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报道了一种一步原位尿素掺杂氮的中孔炭的制备方法,采用氮气吸附-脱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氮掺杂中孔炭的结构、氮含量及存在形式,并与两步尿素改性方法做了对比,探究了氮掺杂形式与中孔炭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了尿素用量对氮掺杂中孔炭的氮含量和存在形式的影响.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原位合成法能有效地将氮掺杂进骨架中,随着制备过程中尿素用量增加,得到的氮掺杂中孔炭中的氮含量增加,可达3.6wt%.后处理法的掺氮效果较差,材料氮含量仅为0.2wt%.XPS测试进一步表明,一步法原位法可以得到石墨型氮占据主导地位的氮掺杂中孔炭,石墨型氮约占70%左右,后处理制备的氮掺杂中孔炭中石墨氮、吡啶氮和吡咯氮三种形式含量相差不大.对不同方法合成的氮掺杂介孔炭的乙炔氢氯化反应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无论是原位合成还是后处理制备的氮掺杂中孔炭,其活性均比中孔炭得到一定提升.氮的引入能有效提高材料的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原位合成法制备的氮掺杂中孔炭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远高于后处理法.对于原位合成的氮掺杂中孔炭,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含量的增加,催化活性提高,但当尿素用量过高时,虽然氮含量增加,催化活性却有所下降,这归因于孔结构坍塌和比表面积下降.

    氧还原和析氧反应的双功能电催化剂——氮磷共掺碳负载四氧化三钴
    黄颖彬, 张敏, 柳鹏, 程发良, 王立世
    2016, 37 (8):  1249-1256.  DOI: 10.1016/S1872-2067(16)62462-2
    摘要 ( 741 )   [Full Text(HTML)] () PDF(1400KB) ( 1453 )  

    金属-空气电池具备诸多优势,譬如绿色环保、能量转化率高、启动快速、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和干态存储时间长等.与燃料电池相比,金属-空气电池结构简单,放电电压平稳,成本低,但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如阴极催化剂.阴极催化剂在金属-空气电池中发挥催化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和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的关键作用.铂及其合金常用作ORR的单功能催化剂,而钌和铱等是目前OER催化效率最高的,但ORR活性很低,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廉价而又具备双功能催化作用的催化剂.单异原子掺杂的碳基催化剂的研究集中在ORR催化性能上,而多异原子共掺碳最近有研究表明具有双催化氧的性质,如氮磷共掺碳.在这些氮磷共掺的碳架中,氮磷共掺物起着OER催化作用,掺氮物为ORR催化的活性位点,而掺磷物起着强化作用.异原子掺杂负载的钴基催化剂(如掺氮还原氧化石墨烯载Co3O4)是近年来双功能催化剂研究的另一个热点.钴基催化剂有着催化ORR和OER的多价价态,然而其本身导电性能差,这一缺陷可通过杂化石墨化碳来弥补,石墨化碳有着优良的导电性能.据我们所知,目前仍没有关于氮磷共掺碳负载的Co3O4双催化氧的研究.我们合成了氮磷共掺碳(NPC)负载的Co3O4(Co3O4/NPC),并首次探索了其氧还原和析氧性能.Co3O4/NPC合成分两步进行.首先通过三聚氰胺与植酸之间的酯化或缩聚覆盖在导电炭黑颗粒表面,在保护气氛下焙烧得到NPC,然后经溶剂热反应以及空气中氧化合成Co3O4/NPC.催化剂的性能综合考虑了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两方面.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评估了OER和ORR的催化活性.对于OER,Co3O4/NPC的起始电势是0.54V(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在0.80V时电流密度达到21.95mA/cm2,均优于Co3O4/C和NPC.Co3O4/NPC的高效OER催化可归因于氮磷共掺物与Co3O4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ORR,Co3O4/NPC的催化效率与商用Pt/C相近,它们的扩散极限电流密度分别为-4.49和-4.76mA/cm2E=-0.80V).在ORR过程中,Co3O4起到主要的催化作用.采用计时电流(电流-时间)法评估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经6h测定,对于OER,Co3O4/NPC剩46%电流;而对于ORR,剩95%电流.整体而言,Co3O4/NPC在OER和ORR中都表现出高的催化效率以及良好的稳定性.

    一种乌青铜结构光催化剂:铁电-顺电相变与光催化性质
    范大勇, 种瑞峰, 范峰滔, 王秀丽, 李灿, 冯兆池
    2016, 37 (8):  1257-1262.  DOI: 10.1016/S1872-2067(15)61126-3
    摘要 ( 307 )   [Full Text(HTML)] () PDF(537KB) ( 796 )  

    近年来,铁电材料作为一种潜在的高活性光催化剂材料越来越多地受到研究者关注.由于晶体结构的对称性破缺导致铁电晶体中出现自发极化,在这种极化内建电场的影响下,光生电子-空穴将发生空间分离,从而有效抑制载流子复合,进一步提高光催化体系的总量子效率.文献报道了很多性能优异的铁电光伏器件,在这样的思路下,越来越多的材料被直接作为光催化材料来研究,但有关顺电-铁电差异的报道很少,铁电性与光催化性能关联的直接证据尚有欠缺.研究表明,SrxBa1-xNb2O6(SBN)材料的居里温度(TC)对组分调变有很强的依赖性,当Sr2+含量发生改变时(x = 0.32-0.82),其居里温度可在10-270℃范围内变化.因此,合成一个居里温度接近室温的SBN材料,研究其在顺/铁电相下自发极化行为、光生电荷分离行为、光催化行为及结构演变,就可能得到一个关于铁电性与光催化性能关系的直接证据,并有助于理解二者的关联性.本文以较低温度(65℃)下发生铁-顺电相变的Sr0.7Ba0.3Nb2O6(SBN-70)材料为模型体系,使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及不同温度下的铁电及介电测试、光电测试、光催化产氢和荧光激发谱等表征技术,研究了SBN-70光电/光催化性能差异与相结构的相关性.首先使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纯相的四方钨青铜型SBN-70材料,根据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征结果,推测SBN-70材料在热力学上可发生光催化水分解反应.对SBN-70进行的铁电及介电测试表明SBN-70属于典型的弛豫型铁电材料:介电峰温度宽化显著,且介电峰位置随不同测试频率发生变化.在f=1kHz测试下,其名义居里温度约为65℃.使用高温下两步烧结法制备了致密的Ag/SBN-70/Ag陶瓷样品.受到高强度电场(E=30kV/cm)极化的Ag/SBN-70/Ag样品在紫外光照射下出现了显著光伏效应,铁电回线测试表明极化后的SBN-70材料中存在强度约为0.8kV/cm由剩余极化导致的内建电场,当经过极化的SBN-70经过80℃退火后,光伏效应消失.结果表明,SBN-70极化后在内建极化场的作用下,在低温铁电相表现了显著的光生电荷分离能力,在进入高温顺电相后,这种分离能力随着自发极化的消失而消失.同时我们发现担载Pt的SBN-70粉末样品作为光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存在很大的光催化产氢活性差异:反应在15℃时,产氢量为4.5μmol,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其产氢量升高,在60℃时为5.3μmol,继续升高温度至80℃时,发生了反常的活性变化,即产氢活性完全消失.这种反常的活性-温度关系可能与SBN-70的铁-顺电相变有关:进入高温顺电相(80℃)后,晶体结构回到4/mmm点群,铁电畴结构不再存在,从而丧失了作为电荷分离驱动力的自发极化.不同温度下荧光激发谱结果也暗示了SBN-70在高于65℃附近极化结构的消失.本文结果表明,铁电相中存在的铁电极化结构确实有利于光生电荷分离,进而提高了光催化反应活性.

    胺功能化的拟薄水铝石纳米颗粒负载的Mn-V复合物:高效的烯烃环氧化催化剂
    Mahdi Mirzaee, Bahram Bahramian, MariehMirebrahimi
    2016, 37 (8):  1263-1274.  DOI: 10.1016/S1872-2067(16)62451-8
    摘要 ( 352 )   [Full Text(HTML)] () PDF(1472KB) ( 877 )  

    将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表面高度羟基化的拟薄水铝石纳米颗粒与3-(3甲氧基硅烷)-正丙胺进行共价结合而官能团化,再用于负载硫酸氧钒和六羰基钼络合物。所得样品采用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和透射电镜等技术进行了表征,并用于顺-环辛烯的环氧化反应中,优化了诸如溶剂和氧化剂等反应条件.反应过程采用气-液色谱进行监测.重复使用实验表明,该纳米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多次,并保持顺-环辛烯接近完全环氧化.所得到的优化反应条件也成功用于其它的取代烯烃的环氧化反应中.

    氮掺杂纳米碳块的制备及氧还原的高电化学催化活性
    张亭亭, 何传生, 黎琳波, 林雨青
    2016, 37 (8):  1275-1282.  DOI: 10.1016/S1872-2067(15)61123-8
    摘要 ( 353 )   [Full Text(HTML)] () PDF(738KB) ( 939 )  

    面对全球化的能源危机,燃料电池由于其高效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成为越来越具有潜力的能量转化设备.阴极发生的氧气还原反应对于燃料电池的性能十分重要,寻找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传统的氧还原催化剂是贵金属铂,但是铂的价格十分高,较差的稳定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它的商业化应用,因此找到一种廉价高效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来代替铂基催化剂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我们最近发现将纯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置于管式炉中在800℃下真空烧制2h,可以简单快捷地得到一种含N量为4.11%的纳米碳块(标记为NCNBs-800),该材料可用于催化电化学氧气还原反应.同样情况下在700和900℃下合成的材料标记为NCNBs-700和NCNBs-900.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旋转圆盘方法与技术对催化剂的成分、形貌和电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SEM表明NCNBs-800为直径为60nm的碳块,用FTIR手段表征了NCNBs-800的结构变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中的-OH和-NH2在高温下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了饱和度不同的C-N键和C-C键.这些饱和度不同的N原子和C原子增加了材料的缺陷结构和活性位点,进一步促进了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XPS分析了NCNBs-800表面的元素,通过对N1s进行分峰拟合,发现NCNBs-800含有能促进氧还原性能的吡啶-N和吡咯-N,特别是吡啶-N,它吸电子的能力很强,从而导致与它邻近的C原子表面具有一定的正电荷,这些正电荷促进了氧气的吸附和还原,为氧气还原反应提供活性位点,促进氧气还原反应的发生.XRD结果表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热解前后的XRD谱图有明显变化,热解后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呈现两个宽峰,代表着杂化碳的存在.NCNBs-800的衍射峰强度比NCNBs-700以及NCNBs-900大,但是宽度则比NCNBs-700以及NCNBs-900小,这表明800℃有利于材料的石墨烯化及碳化过程.电化学阻抗可以表明修饰电极的表面性质,阻抗图中高频处半圆的直径大小代表电子转移阻力,低频处的线性部分代表扩散过程. 阻抗数据表明,NCNBs-800的电荷转移电阻可与Pt/C催化剂相比,但是比裸露的玻碳电极小.这表明NCNBs-800有较好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质.CV曲线表明NCNBs-800氧还原的起始电位是 -0.05V(vs Ag/AgCl),氧气的还原电位是0.20V(vs Ag/AgCl),说明NCNBs-800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催化性能.旋转环盘电极仪测得的氧还原极化曲线表明,在-0.3 to -0.8V下的NCNBs-800氧还原的电子转移数为3.4,过氧化氢产率为52%-35%,表明NCNBs-800呈现一个提高的四电子过程.稳定性对于燃料电池氧气还原反应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性能,通过计时电流技术在电压为-0.2V下对NCNBs-800与Pt/C进行了稳定性测试. 结果表明,在2500s之后NCNBs-800相对于它的最初催化活性损失为17.56%,而Pt/C损失了30.71%,从而说明NCNBs-800的稳定性优于Pt/C.总之,我们通过一步热解的简易技术制备了一种氮掺杂纳米碳材料,该碳材料具有廉价、高效和容易制备等特点,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催化性能,有望在燃料电池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大规模应用.

    La掺杂BiFeO3对苯酚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
    孟婉婉, 胡瑞生, 杨军, 杜燕飞, 李景佳, 王宏叶
    2016, 37 (8):  1283-1292.  DOI: 10.1016/S1872-2067(16)62449-X
    摘要 ( 437 )   [Full Text(HTML)] () PDF(1188KB) ( 1803 )  

    苯酚是一种稳定、毒性大且难降解的有机物,对人类和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威胁,因此急需研发出能有效移除工业废水中苯酚污染物的方法.其中,绿色、高效的光催化氧化技术得到研究人员青睐.在半导体光催化剂中,BiFeO3具有带隙窄(2.2-2.5eV)、化学稳定性好及成本低等优点,被看作是最有潜力的光催化剂.但是,BiFeO3存在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高,制备过程中易形成杂质相的缺点,使得其光催化活性很差,限制了BiFeO3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异种离子的引入能产生杂质能级或裁剪半导体带隙,同时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故可考虑采用离子掺杂改性BiFeO3的手段来抑制杂质相生成,提高载流子分离,从而提高BiFeO3的光催化性能.本文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通过一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系列样品Bi1-xLaxFeO3(摩尔分数x = 0, 0.10, 0.15, 0.20).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及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不同样品的物相、形貌、表面价态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和羟基自由基(·OH)产生实验分析了Bi0.85La0.15FeO3样品在苯酚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和降解机理.相对于单相BiFeO3,La改性BiFeO3催化剂的光降解苯酚性能均有提高,其中La最佳掺杂量为0.15.在模拟太阳光下照射180min后,Bi0.85La0.15FeO3的光催化活性达到96%,同时COD去除率达到81.53%,并表现出好的循环使用活性和稳定性.研究发现,该光催化过程中主要的活性物种为·OH.XRD,SEM,TEM和EDS结果表明,La元素掺杂进BiFeO3结构中,且各元素分布均匀,同时,适量La元素掺杂能有效抑制杂质相Bi25FeO40的形成,而且La掺杂BiFeO3样品的颗粒尺寸略有减小,有利于电子空穴转移.XPS显示,La改性BiFeO3样品的表面有氧空位形成,将有利于有机物的吸附和降解;另外,羟基氧和吸附氧含量增大,有利于活性氧物种形成.UV-VisDRS和PL测试证明,La改性后的样品对可见光的响应增强,样品带隙变窄,产生杂质能级,抑制了光生载流子复合,有利于产生更多载流子来促进活性物种形成,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氧物种捕获实验说明,在Bi0.85La0.15FeO3参与的苯酚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是·OH,同时·OH的产生实验也证明了在光照下·OH在Bi0.85La0.15FeO3光催化剂表面持续产生,并提出了光催化降解机理.

    SnO2基固溶体用于甲烷深度氧化:X射线衍射外推法测定SnO2晶格容量
    孙琪, 徐香兰, 彭洪根, 方修忠, 刘文明, 应家伟, 余帆, 王翔
    2016, 37 (8):  1293-1302.  DOI: 10.1016/S1872-2067(15)61119-6
    摘要 ( 480 )   [Full Text(HTML)] () PDF(1101KB) ( 799 )  

    CH4和CO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和空气污染物,催化氧化是最有效的消除CH4和CO的方法.研发不含贵金属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或者减少催化剂中贵金属用量为该领域研究热点.SnO2是一种重要的宽禁带n型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气敏器件、锂离子电池以及光电设备.SnO2表面富含活泼的缺位氧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因此其在催化方面的性能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在过去的5年中,本团队深入研究了SnO2材料在空气污染治理和绿色能源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及其催化性质.发现通过其它阳离子如Fe3+,Cr3+,Ta5+,Ce4+和Nb5+等的掺杂,替换晶格中部分Sn4+,形成金红石型SnO2固溶体结构,显著提高了催化剂氧物种的流动性、活性和催化剂本身的热稳定性.固溶体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催化剂,受到广泛关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铈锆固溶体,其作为储氧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器.形成固溶体结构后,氧化铈的储氧能力和热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为有效形成固溶体,两个阳离子需要具有相似的离子半径和电负性.以往,人们基于结构中金属阳离子和氧阴离子的离子半径提出了容忍因子的判别方法,以此来判断固溶体是否能有效形成及所生成固溶体的稳定性.我们在前期工作中,以Sn-Nb固溶体为例,提出了简单的X射线衍射(XRD)外推法来计算固溶体晶格容量,即形成稳定固溶体时客体阳离子取代主体晶格阳离子的最大值.作为延续工作,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Sn/M(M=Mn,Zr,Ti,Pb)摩尔比为9/1的SnO2基催化剂,并用于CH4和CO催化氧化.结果表明,Mn3+,Zr4+,Ti4+和Pb4+均可以掺杂进四方金红石型SnO2晶格中,形成稳定的固溶体结构.其中Sn-Mn-O固溶体表现出最高活性.为了深入研究Mn2O3在SnO2中的晶格容量及最优催化剂配比,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Sn/Mn摩尔比的样品,采用XRD,N2-BET,H2-TPR,SEM和XPS等手段对其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对CH4的催化氧化性能.通过XRD外推法测定了Mn3+离子在SnO2中的晶格容量为0.135gMn2O3/g SnO2,相当于Sn/Mn摩尔比为79/21.这表明形成稳定的固溶体后,SnO2晶格中最多只有21% Sn4+可以被Mn3+替代;当Mn3+含量超过晶格容量时,过量的Mn3+在催化剂表面形成Mn2O3,对催化剂活性不利.类似于Sn-Nb-O固溶体,在Sn-Mn-O催化剂体系中亦观察到明显的晶格容量效应.纯相的Sn-Mn-O固溶体比含过量Mn2O3晶相的Sn-Mn-O催化剂具有更高活性.

    芳炔烯基化制烯基芳香化合物用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织构和酸性质调控研究
    赵忠奎, 冉金凤, 郭永乐, 苗博元, 王桂茹
    2016, 37 (8):  1303-1313.  DOI: 10.1016/S1872-2067(15)61118-4
    摘要 ( 509 )   [Full Text(HTML)] () PDF(761KB) ( 798 )  

    烯基芳香化合物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在医药、染料、农药、香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天然产品等化学工业领域占据显著地位.芳香化合物与烯基化合物进行反应是该化合物的经典合成方法,但其存在诸多缺陷:(1)芳环需要预活化,如卤代、三氟甲磺酸取代等;(2)产生氢卤酸和无机盐废物,污染环境;(3)原子经济性差.如何高效绿色合成烯基芳香化合物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发现的芳香化合物与炔的烯基化,亦称炔的氢芳化,被认为是颇具应用前景的简单、清洁、原子经济的烯基芳香化合物合成新路线.与烯基芳香化合物的经典合成路线相比,经由芳香化合物与炔的烯基化来合成该目标化合物具有如下优点:(1)芳环无需预活化;(2)不产生氢卤酸和无机盐,合成过程环境友好;(3)原子经济性好(100%).因此,采用芳香化合物与炔的烯基化路线来合成烯基芳香化合物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芳香化合物与炔的烯基化反应主要经由两种路径:(1)活化芳环,形成σ-芳基金属络合物;(2)活化炔基,形成烯基阳离子.活化芳环烯基化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贵金属盐、贵金属配合物或有机金属.采用贵金属或有机金属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但存在价格高、多需昂贵配体、分离和催化剂回收困难、操作条件苛刻等问题,缺乏实用性.酸催化活化炔基是芳香化合物烯基化反应的另一途径.酸催化芳烃烷基化已得以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并在化学工业中占据着突出的历史地位,但酸催化烯基化相关文献报道尚少.相对于酸催化的烷基化,烯基化面临更多挑战.尽管如此,成本低、实用性强的酸催化烯基化路线仍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是,仍存在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催化效率差、收率低、催化剂分离困难及炔聚合严重等不足之处.因此,开展清洁、高效、实用的新型烯基化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意义深远.微孔沸石分子筛克服了液体酸所固有的上述缺点,作为环境友好的固体酸催化剂在烷基化、酰基化等诸多反应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用于烯基化,存在底物适用范围窄、催化效率低、选择性差和炔聚合严重的问题.以介孔固体酸取代微孔沸石分子筛并结合催化剂微结构和酸性质调控,有望实现对反应底物和烯基化产品的扩散、炔的活化及芳烃与烯基阳离子之间的碰撞过程进行调控,从而解决现有固体酸催化该反应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芳烃与炔烃的付-克烯基化制烯基芳香化合物用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织构和酸性质调控研究.通过介孔镧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过程参数,如模板剂和氨水的加入量、水热温度、水热时间的调节,来调控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织构和酸性质,进而调控固体酸的烯基化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介孔镧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过程参数对所制备的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织构和酸性质影响显著,需要合适的模板剂和氨水的加入量、水热温度、水热时间,才能获得适宜的织构和酸性质.介孔镧锆复合氧化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模板剂与金属离子摩尔比0.18、氨水与金属离子摩尔比16、水热温度90℃、水热时间60 h.相对于研究组先前报道的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经织构和酸性质调控优化的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均得以显著提升.采用本文所构筑的固体酸催化剂,用于不同芳香化合物的烯基化,也展示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适宜织构和酸性质的介孔固体酸用于芳香化合物与炔烃的烯基化,来制备烯基芳香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Fe-Mn/Al2O3催化剂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
    王晓波, 伍士国, 邹伟欣, 虞硕涵, 归柯庭, 董林
    2016, 37 (8):  1314-1323.  DOI: 10.1016/S1872-2067(15)61115-9
    摘要 ( 400 )   [Full Text(HTML)] () PDF(1905KB) ( 1033 )  

    本文制备了一系列Fe-Mn/Al2O3催化剂,并在固定床上考察了其NH3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首先考察了不同Fe负载量制备的催化剂的脱硝性能,优选出最佳的Fe负载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Mn负载量对催化剂脱硝效率的影响;最后,对优选催化剂的抗H2O和抗SO2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对催化剂由于SO2所造成的失活机制进行了考察.采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能量弥散X射线谱、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的Fe和Mn负载量均为8%,所制的8Fe-8Mn/Al2O3催化剂在150℃的脱硝效率可达近99%;同时,在整个低温测试区间(90-210℃)的脱硝效率均超过了92.6%.Fe在催化剂表面主要以Fe3+形态存在,而Mn主要包括Mn4+和Mn3+;Mn的添加提高了Fe在催化剂表面的积累,促进了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和活性物种分散,改善了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和对NH3的吸附能力.催化剂的高活性主要是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高度分散的活性物种、增加的还原特性和表面酸性、较低的结合能、较高的Mn4+/Mn3+和增强的表面吸附氧.此外,8Fe-8Mn/Al2O3的催化性能受H2O和SO2影响较小,抗H2O和SO2能力较强.同时,反应温度对催化剂的抗硫性有重要影响,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催化剂抗硫性更好;SO2造成催化剂活性降低主要是由于催化剂表面硫酸盐物种的生成.一方面,表面硫酸铵盐的生成造成催化剂孔道堵塞和比表面积降低,减少了反应中的气固接触从而导致活性降低;另一方面,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物种被硫酸化,造成反应中的有效活性位减少,从而降低了催化剂活性.

    一种新型固体酸的制备及其在二(1-萘)甲烷加氢裂解中的催化性能
    赵美霞, 魏贤勇, 宗志敏
    2016, 37 (8):  1324-1330.  DOI: 10.1016/S1872-2067(15)61112-3
    摘要 ( 292 )   [Full Text(HTML)] () PDF(554KB) ( 784 )  

    煤直接液化制取轻质燃料油和重要化学品是实现煤炭资源高效洁净利用的有效途径.煤液化的关键是在适当的温度、氢压、溶剂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加氢裂解反应使连接煤中有机质大分子结构单元的较弱的桥键断裂生成可作为液体燃料的有机小分子,经后续的精细分离得到高附加值有机化学品和制备高性能炭材料前驱体,进而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传统的煤液化工艺反应条件苛刻,需要高温和高氢压,导致能耗大和设备成本较高.酸性催化剂可使煤结构中的桥键在远低于煤热解反应的温度下断裂,并可有效除去煤中的杂原子,大幅提高液化油收率,因此酸性催化剂得到许多研究者关注.液体酸,如三氟甲磺酸、氟硼酸以及金属卤化物熔盐等均相酸性催化剂是煤液化工艺中常用的催化剂.虽然这些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和不易失活等优点,但大多数均相催化剂难以回收和再生,生产成本高,设备腐蚀性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固体酸是具有广泛工业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催化剂,因而对固体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液体三氟甲磺酸(TFMSA)通过浸渍吸附法负载到酸化的凹凸棒土(ATA)上制备了一种新型固体酸催化剂TFMSA/ATA,并在相同条件下制备了TFMSA/g-Al2O3和TFMSA/ZSM-5作为对比.对TFMSA/ATA进行了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N2吸附以及NH3程序升温脱附表征.结果表明,TFMSA有效负载于ATA载体表面及孔隙中,未发现明显的团聚,载体与活性组分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另外,TFMSA/ATA上出现超强酸位点,说明TFMSA/ATA具有超强酸性.以二(1-萘)甲烷加氢裂解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TFMSA/ATA对Car-Calk桥键断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二(1-萘)甲烷在N2气氛和甲醇溶剂中选择性地加氢裂解,仅得到萘和1-甲基萘,未检测到加氢产物,且产物萘的收率明显高于1-甲基萘的收率,说明TFMSA/ATA对二(1-萘)甲烷选择性加氢裂解和由此产生的1-甲基萘脱甲基反应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相同反应条件下,TFMSA/ATA的活性明显高于TFMSA/g-Al2O3和TFMSA/ZSM-5,这是由于TFMSA/ATA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载体ATA与活性组分TFMSA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催化剂释放质子.由催化剂释放的质子优先进攻二(1-萘)甲烷中的取代位导致Car-Calk键断裂是二(1-萘)甲烷加氢裂解的关键步骤.催化剂循环实验表明,TFMSA/ATA在循环使用4次后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使用后催化剂酸性没有明显降低,说明TFMSA/ATA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Au/ZrLa掺杂CeO2催化剂在CO氧化反应中优异的催化活性:锆镧协同作用
    杨琦, 杜林颖, 王旭, 贾春江, 司锐
    2016, 37 (8):  1331-1339.  DOI: 10.1016/S1872-2067(15)61113-5
    摘要 ( 477 )   [Full Text(HTML)] () PDF(1193KB) ( 873 )  

    在过去的25年,纳米金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得到广泛研究,但始终没有一致的结论.这是因为影响纳米金催化活性的因素很多,包括金的价态、载体的性质、氧空位、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尤其是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牵制,增加了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难度.氧化铈载体表面氧缺陷的浓度较高,有利于活性金属组分在其表面的稳定和分散,因此氧化铈纳米晶负载的Au催化剂受到广泛关注.此外,当CeO2晶格中部分Ce被化学性质不同的其它元素取代后,可以促进CeO2晶格氧的活化,提高氧的储放能力,从而有利于催化反应进行.因此,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组成均匀的CeO2,CeZrOx和CeZrLaOx三个载体,并通过沉淀-沉积法负载金.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分析了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性质、形貌以及金纳米颗粒的大小和价态等性质,并结合其在CO氧化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差异,探讨影响金催化剂活性的关键因素.XRD,TEM,HRTEM和XAFS结果表明,三个载体上所得金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都在2-4nm,且分散较好;XPS结果表明,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关键因素不是金的价态,而是载体表面的活性氧物种.从Raman结果可知,掺杂后的氧化铈载体上氧空位浓度明显增加,因而催化剂活性都有所提高.H2-TPR进一步探讨了三个载体以及负载金后其氧化还原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载体的氧化还原性能以及表面氧空位浓度,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活性,而负载金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的变化与载体的组成密切相关.由于锆的掺杂可使金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减弱,而镧则增强了二者间相互作用,因此Au/CeZrLaOx催化剂上锆和镧的协同掺杂作用使其表面活性氧物种浓度最高,低温时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

    Si改性对V2O5/WO3-TiO2催化剂NH3-SCR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刘雪松, 吴晓东, 许腾飞, 翁端, 司知蠢, 冉锐
    2016, 37 (8):  1340-1346.  DOI: 10.1016/S1872-2067(15)61109-3
    摘要 ( 473 )   [Full Text(HTML)] () PDF(551KB) ( 1096 )  

    V2O5/WO3-TiO2是NH3-SCR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商用脱硝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硫中毒性能;但其水热稳定性却相对较差,高温条件下运行会严重失活.这主要是由于锐钛型TiO2在高温下发生团聚或相变,生成比表面积较小的晶红石型TiO2,进而导致活性组分V2O5和WO3团聚或挥发.结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载体TiO2的水热稳定性,而添加Al,Zr和Si等元素对TiO2进行改性则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Si改性的V2O5/WO3-TiO2催化剂水热老化后仍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多的酸性位和稳定晶体结构,但其作用机理仍不明确.本文分别考察了750oC水热老化处理24 h对V2O5/WO3-TiO2和V2O5/WO3-TiO2-SiO2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拉曼光谱(Raman)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手段研究了Si改善V2O5/WO3-TiO2催化剂水热稳定性的原因.结果表明,水热老化后,Si改善的催化剂和载体的比表面积降幅较小.XRD结果表明,Si添加到TiO2中可形成Ti-O-Si固溶体,固溶体的形成使TiO2晶界能提高,可防止水热老化过程中TiO2的团聚和相变,进而提高其水热稳定性.负载V后,Si对载体的稳定作用则更加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低熔点的V2O5会加剧载体的团聚和相变.结合H2-TPR和Raman结果可知,V2O5/WO3-TiO2催化剂水热老化后发生TiO2团聚或相变,进而导致活性组分多聚态V2O5团聚生成V2O5晶粒或Ti-V-O固溶体,而后者对SCR反应活性的贡献非常低;同时,水热老化还使得助剂WO3从WO3-TiO2中脱离出来,因而导致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下降.然而由于V2O5/WO3-TiO2-SiO2催化剂载体具有良好水热稳定性,经水热处理后仍保持着锐钛晶型和较小的晶粒,抑制了活性组分V2O5的严重团聚或形成固溶体;同时还使得高分散态V2O5轻微团聚形成主要活性组分多聚态V2O5,因此催化活性反而提高.另外,由于V2O5/WO3-TiO2-SiO2催化剂中形成了Ti-O-Si固溶体,进而产生更多的酸性位,水热处理后,其酸性位降低幅度较小;而V2O5/WO3-TiO2催化剂酸性位数量明显减少,这与其载体和活性组分的烧结和相变相关,这也是导致其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种高活性Ni掺杂La0.6Sr0.4FeO3-δ作为碳基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对称电极
    马朝晖, 孙春文, 马超, 吴昊, 占忠亮, 陈立泉
    2016, 37 (8):  1347-1353.  DOI: 10.1016/S1872-2067(15)61116-0
    摘要 ( 362 )   [Full Text(HTML)] () PDF(2734KB) ( 1227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是一种在中高温下可以直接将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全固态电化学反应装置.因其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全固态结构以及可以使用碳氢化合物燃料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诸多电极材料当中,Ni基金属陶瓷是SOFCs中最常使用的阳极材料,这是由于金属Ni具有优良的电子电导和催化性能.然而当使用碳基化合物燃料时,传统的Ni金属陶瓷阳极材料面临严重的积碳、Ni颗粒长大以及硫中毒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SOFCs的寿命,而且还会严重地降低SOFC的商业化进程.因此,开发具有高催化活性、抗积碳的阳极材料对碳氢化合物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与金属基阳极相比,氧化物阳极的热膨胀系数与电解质材料更匹配,性能的可调控性更强.铁酸锶镧(LSF)是一种分子式为ABO3的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电子电导率.据报道LSF作为阴极材料时,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但是LSF作为阳极材料时,却存在着催化性能不足的问题.我们研究了Ni掺杂的La0.6Sr0.4FeO3-δ(LSFN),以提高其作为SOFCs阳极材料的催化性能.同时采用将LSFN在SOFC工作气氛下原位还原的方法,在LSFN颗粒表面原位生长出分布均匀的纳米颗粒.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该偏析的颗粒为Ni-Fe合金.有报道显示,Ni-Fe合金对碳氢化合物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所以在LSFN颗粒表面生成这种合金颗粒有利于提高阳极材料的催化活性.对于Ni-Fe合金以均匀的纳米颗粒析出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研究LSFN作为SOFC电极材料的性能,我们采用浸渍法将LSFN前驱体溶液浸渍到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一体化电池的对称多孔骨架中,经过焙烧,得到了具有对称结构的SOFC单电池.所使用的YSZ一体化骨架为中间层薄而致密,两边厚而多孔的三层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显著地降低电解质的厚度,从而达到降低单电池的阻抗的目的.这一新型对称电池结构具有如下优点:阳极表面上可能发生的硫毒化和积碳问题有可能通过将阳极和阴极反用而消除;氧化剂(空气)将冲走吸附在电极上的硫和碳粒子,从而使电极得以再生.此外,氧化还原稳定的阴极预期将提高阴极的寿命.对单电池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LSFN电极材料的最佳浸渍量为30wt%,这是因为较低的LSFN浸渍量(<;30wt%),不能形成连续的电子传导网络,电极的电子传导能力不足;而LSFN电极材料的浸渍量高于30wt%时则会降低电极反应的三相界面,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在750oC下,LSFN为电极的单电池在以湿润C3H8为燃料时其开路电压(OCV)达到了约1.18V,高于以H2为燃料电池的电压.以CH4为燃料时,LSFN为电极的单电池的开路电压远高于LSF为电极的单电池.在750oC下,以C3H8为燃料时,LSFN和LSF为电极的电池的峰值输出功率密度分别达到400和230mW/cm2.这些结果表明,通过Ni掺杂和原位焙烧,在LSFN电极颗粒表面制备了均匀分布的Ni-Fe合金纳米颗粒,极大地提高了铁酸锶镧材料对碳基燃料的催化活性.长期放电测试结果表明,LSF为电极的单电池在测试过程中,尾气可以收集到类似焦油状的黑色物质;而LSNF为电极的单电池在测试过程中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焦油状物质生成.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现所产生的焦油状物质主要成分是含苯环、碳碳双建或碳碳三键的烃类.这说明LSF电极只能使C3H8部分氧化,LSFN对C3H8等碳氢化合物燃料的氧化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耐久性.Ni掺杂的La0.6Sr0.4FeO3-δ阳极材料是一种有希望的碳基燃料SOFCs对称电极.

    Zr的添加对CeTiOxNH3-SCR催化剂抗碱金属中毒能力的提升
    徐宝强, 徐海迪, 林涛, 曹毅, 兰丽, 李元山, 冯锡, 龚茂初, 陈耀强
    2016, 37 (8):  1354-1361.  DOI: 10.1016/S1872-2067(15)61102-0
    摘要 ( 442 )   [Full Text(HTML)] () PDF(662KB) ( 988 )  

    CeTiOx具有高的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活性和N2选择性,被认为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催化剂.但是,CeTiOx不抗碱金属中毒,在含有大量K离子的生物质柴油的燃烧装置中中毒尤为严重,因而限制了CeTiOx催化剂在生物质燃料装置上的进一步应用.本文通过在CeTiOx催化剂中掺杂Zr元素来提升其抗K+中毒的能力.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eTiOx(CT)和CeZrTiOx(ZCT)两种NH3-SCR催化剂.将不同含量的硝酸钾(K+/Ce=0.1,0.2)负载在催化剂表面,焙烧处理后得到K+中毒的催化剂(K0.1-CT,K0.2-CT,K0.1-ZCT和K0.2-ZCT).通过测定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来研究Zr的添加对CT催化剂抗K+中毒能力的影响.NH3-SCR活性数据表明,CT和ZCT催化剂都达到了接近100%的NOx转化率,且两种新鲜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基本无差别.浸渍不同含量的K+之后,ZCT催化剂明显优于CT催化剂:K0.1-CT和K0.1-ZCT上的NOx转化率分别为90%和62%;而K0.2-CT和K0.2-ZCT上分别为48%和13%.可见,随K+添加,ZCT催化剂活性降低更缓慢,表明Zr的添加提高了CT催化剂抗K+中毒能力.BET数据显示,在新鲜催化剂中,Zr的添加增加了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K+中毒之后,ZCT仍然表现出比CT更好的织构性能.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结果显示,随着K+负载量的增加,锐钛矿TiO2的衍射峰逐渐变得尖锐,说明无定形TiO2逐渐结晶并不断长大,从而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下降.与CT相比,随着K+负载量增加,催化剂晶型并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Zr的添加可以抑制锐钛矿TiO2的结晶及长大.由此可见Zr的添加可抑制因K+中毒而引起的催化剂结构变化,所以仍能保持较高的NOx转化率.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随着K+负载量逐渐增加,催化剂的晶粒尺寸逐渐变大:CT,K0.1-CT和K0.2-CT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7,13和15nm,而ZCT催化剂晶粒尺寸增大并不明显,分别为5,8和10nm.很明显,Zr的添加抑制了催化剂晶粒长大,从而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能.综上可见,由负载KNO3而引起的“熔盐效应”得到了有效抑制.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随着K+负载量增加,CeZrTiOx催化剂的Ce3+/Ce4+值下降得比CeTiOx更缓慢,说明加入Zr之后,催化剂具有更多的晶格缺陷和氧空缺,因而有利于NH3-SCR活性的提高.另外,催化剂酸性也是影响NH3-SCR活性的关键因素.NH3程序升温脱附结果显示,Zr的添加可以使CeTiOx催化剂在K+中毒之后仍保持较高的酸性,即Zr的添加抑制了K+对催化剂表面酸性的巨大破坏作用.综上可知,Zr的添加提升了CeTiOx催化剂抗K+中毒能力.

    双相体系中凹土负载型固体酸SO42-/In2O3-ATP催化己糖降解5-羟甲基糠醛
    申越, 康玉茹, 孙建奎, 王超, 王波, 许凤, 孙润仓
    2016, 37 (8):  1362-1368.  DOI: 10.1016/S1872-2067(15)61096-8
    摘要 ( 353 )   [Full Text(HTML)] () PDF(952KB) ( 994 )  

    凹土(ATP)有“千用之土、万土之王”之美誉,我国江苏省盱眙凹土矿资源量占世界储量的49%和我国储量的74%.ATP是一种天然链层状结构的含水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其分子式为(Mg,Al)4(Si)8(O,OH,H2O)26·nH2O.ATP具有一定酸性,层结构中的结构羟基可形成Brönsted酸位点,暴露的Al3+离子可形成Lewis酸位点.ATP经酸化或离子交换后作为催化剂直接应用较少.由于ATP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热稳定性,是良好的催化剂载体, 因此多将ATP作为载体负载催化活性组分制备负载型催化剂.5-羟甲基糠醛(HMF)是由生物质得到的十二种平台化合物之一,是非常重要的中间体,可用于生产呋喃类衍生物,制备精细化学品、液体燃料和多种聚合物,还可生产5-羟基-4-酮-2-戊烯酸和乙酰丙酸.γ-戊内酯(GVL)是一种乙酰丙酸的加氢产物,可以代替乙醇作为汽油添加剂,也可用来生产丁烯同分异构体等化学品.本文以天然ATP为载体,通过浸渍-焙烧法设计和制备了兼具Brönsted酸和Lewis酸的新型固体酸催化剂SO42-/In2O3-ATP.该催化剂可催化己糖直接转化为HMF.ATP固有的微观结构和高比表面积使反应选择性提高.同时,结合固体酸活性位表征技术探索了己糖转化历程和HMF生成机制.结果表明,In(III)的引入使ATP催化性能更加优越.固体酸的Lewis酸位和Brönsted酸位能分别有效催化葡萄糖异构和果糖脱水.优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GVL:H2O双相体系比例9: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60min.底物为葡萄糖时,HMF最高收率为40%.SO42-/In2O3-ATP固体酸比纯ATP酸性更强,可重复使用4次,且不腐蚀设备,后处理简单,绿色环保.

    高效CeO2-MnOx-Al2O3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消除NO性能
    姚小江, 李露露, 邹伟欣, 虞硕涵, 安继斌, 李红丽, 杨复沫, 董林
    2016, 37 (8):  1369-1380.  DOI: 10.1016/S1872-2067(15)61098-1
    摘要 ( 553 )   [Full Text(HTML)] () PDF(1819KB) ( 1034 )  

    机动车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其尾气净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s)是机动车尾气中的三大典型污染物,主要通过三效催化(TWC)技术进行脱除.TWC技术涉及几个重要的催化反应,其中CO催化还原NO由于能够同时消除CO和NO两种污染物而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研究表明,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在该反应中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但存在资源匮乏、价格昂贵以及热稳定性欠佳等不足.因此,低价、高效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成为近年研究重点.稀土金属氧化物CeO2由于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较高的储释氧容量以及丰富的表面氧空位而被广泛用于CO催化还原NO反应.研究表明,对CeO2进行离子掺杂可进一步增大其比表面积,改善其氧化还原性能和储释氧容量.并且,我们在先前的研究中还发现,将具有多种可变价态的钛离子或锡离子掺入CeO2晶格由于掺杂离子能与Ce4+/Ce3+发生电子转移而更有利于改善CeO2的理化性质.此外,锰氧化物(MnOx)在氧化还原气氛中容易实现不同价态之间的切换,从而在一些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近年来,有研究者将CeO2与MnOx相结合制备了CeO2-MnOx催化剂用于NO消除、碳烟燃烧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氧化等反应,并取得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然而,对于实际应用来说,CeO2-MnOx催化剂存在比表面积偏小等不足.众所周知,γ-Al2O3是一种常用的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热稳定性的催化剂载体材料,可有效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共沉淀法将Al3+掺入铈基复合氧化物的晶格相比于以γ-Al2O3为载体更有利于改善铈基复合氧化物的理化性质和催化性能.因此,我们通过简单的氨水反滴加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eO2-MnOx-Al2O3 (Ce:Mn:Al摩尔比= 6:4:xx = 0.25,0.5,1,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CO催化还原NO反应.并运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氮气物理吸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等表征技术对上述催化剂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考察了Al3+掺杂量对CeO2-MnOx-Al2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理化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eO2-MnOx复合氧化物中掺入少量Al3+会导致其晶粒尺寸减小,从而增大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并增加Ce3+和Mn4+的含量.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有助于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之间充分接触; Ce3+和Mn4+含量增加能分别促进CO物种吸附以及吸附态NO物种脱附、转化和解离.这些变化有利于提高CeO2-MnOx复合氧化物在CO催化还原NO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最后,基于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表征及其催化性能评价,我们尝试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以进一步理解CeO2-MnOx-Al2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CO催化还原NO反应中的优异性能.

    纳米ZSM-22分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在甲醇转化反应中的性能
    陈磊, 卢鹏, 袁扬扬, 徐力, 张晓敏, 许磊
    2016, 37 (8):  1381-1388.  DOI: 10.1016/S1872-2067(15)61099-3
    摘要 ( 450 )   [Full Text(HTML)] () PDF(1338KB) ( 1176 )  

    分子筛结构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使其在催化、吸附分离和离子交换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纳米分子筛制备和应用受到极大关注.与传统微米分子筛相比,纳米分子筛具有较小的晶粒尺寸、较大的外表面积和较高的表面活性,能显著提高其分离和催化性能.制备纳米晶体的常用方法有过量模板法、空间限定法、晶种法、离子热合成法及微反应器合成法等.目前,已合成出多种拓扑结构的纳米分子筛,包括FAU,MFI,MEL和CHA等.ZSM-22是一种具有TON拓扑结构的一维十元环直孔道分子筛(孔口尺寸为0.45nm×0.55nm),在长链烷烃异构化和烯烃异构化等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水热合成法是制备ZSM-22分子筛最常用的方法,所得样品晶粒尺寸为2-15μm,但由于ZSM-22分子筛是一种亚稳态结构,为了防止杂晶生成,合成通常是在剧烈搅拌(通常大于400r/min)下进行.目前已有报道在较低转速下合成ZSM-22分子筛,但产物仍为微米晶体; 或在微波辅助水热合成条件下合成亚微米ZSM-22分子筛,但晶体尺寸不可调且合成过程需要较高功率的微波反应器.因此,在水热条件下合成纯纳米ZSM-22分子筛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改进的水热合成法成功合成出纳米ZSM-22分子筛,考察了转速﹑硅铝比及乙醇共溶剂对晶粒尺寸的影响,比较了纳米和常规微米ZSM-22分子筛的甲醇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水热合成法能够在较低转速下合成出纳米ZSM-22分子筛,晶体尺寸在150-800nm范围可调.通过考察转速对晶粒尺寸的影响,发现静态合成条件下无法形成ZSM-22分子筛,表明ZSM-22分子筛合成需要一定的转速.转速在10-50r/min变化时,可以合成出不同晶体尺寸的ZSM-22分子筛,且随转速提高,ZSM-22分子筛晶体尺寸先减小后增大,表明纳米ZSM-22分子筛合成存在最佳转速.另外,配料硅铝比能显著影响ZSM-22分子筛晶体尺寸,随配料硅铝比增加,ZSM-22分子筛晶体尺寸先减小后增大.通过在合成体系中添加乙醇作为共溶剂,考察了有机溶剂对ZSM-22分子筛晶粒尺寸的影响,发现有机溶剂能显著增大ZSM-22的晶体尺寸.将本文合成的纳米和常规微米ZSM-22分子筛用于甲醇转化反应,考察了晶体尺寸对ZSM-22分子筛甲醇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发现与常规微米ZSM-22分子筛相比,纳米ZSM-22分子筛催化剂寿命显著提高,说明晶粒尺寸减小能有效减缓积碳导致的分子筛失活;同时,反应产物中乙烯和芳烃选择性有所提高,这是由于外表面积增大所致.此外,还考察了不同硅铝比ZSM-22分子筛的甲醇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分子筛硅铝比会影响催化剂寿命,但晶体尺寸对催化剂寿命影响更大.ZSM-22分子筛硅铝比增大有助于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减少芳烃生成.

    铜催化炔丙醇酯与β-羰基膦酸酯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合成手性膦酰化2,3-二氢呋喃
    陈修帅, 侯传金, 李晴, 刘彦军, 杨瑞丰,胡向平
    2016, 37 (8):  1389-1395.  DOI: 10.1016/S1872-2067(16)62488-9
    摘要 ( 356 )   [Full Text(HTML)] () PDF(573KB) ( 784 )  

    手性2, 3-二氢呋喃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它们也经常被用于手性四氢呋喃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因此, 人们发展了很多合成手性2, 3-二氢呋喃化合物的方法, 如有机小分子催化的多米诺迈克尔-烷基化反应、“中断的”Feist-Bénary反应或改进的Feist-Bénary反应.此外, 过渡金属催化的手性2, 3-二氢呋喃的不对称合成在近些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Ozawa等通过Pd-催化2, 3-二氢呋喃的动力拆分方法获得了手性2-芳基-2, 3-二氢呋喃.Evans发展了一种Sc-催化联烯硅和乙醛酸乙酯的[3+2]环加成反应合成手性2, 3-二氢呋喃的方法.最近, Fu和Tang等发展了Cu催化烯酮和重氮化合物的[4+1]环加成反应合成手性2, 3-二氢呋喃的方法.在Nishibayashi和van Maarseveen的开创性工作之后, Cu催化的不对称炔丙基转化反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最近, 我们发展了一类新的三齿手性P, N, N-配体, 在Cu催化不对称炔丙基取代、脱羧炔丙基取代、[3+2]、[3+3]和[4+2]环加成反应中表现出优秀的对映和非对映选择性.其中, 我们发现采用Cu催化炔丙醇酯和β-酮酯的[3+2]环加成反应, 能高对映选择性地获得手性2, 3-二氢呋喃.我们设想, 采用β-羰基膦酸酯代替β-酮酯, 通过这种Cu催化[3+2]环加成反应, 将可以合成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手性膦酰化2, 3-二氢呋喃化合物.基于这种设想, 本文使用手性P, N, N-配体, 通过Cu催化炔丙醇酯与β-羰基膦酸酯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 以很好的收率和最高92% ee的对映选择性获得了一系列光学活性的膦酰化2, 3-二氢呋喃化合物.我们以炔丙醇酯1a与β-羰基膦酸酯2a为标准底物, 优化了反应条件, 考察了配体、Cu盐、碱和反应温度等对反应收率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我们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以4b为配体, 以Cu(OTf)2为铜盐, 以t-BuOK为碱, 以MeOH为溶剂, -20o. C反应24h.在此条件下, 我们对β-羰基磷酸酯2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各种苯基取代的β-羰膦磷酸酯均能得到很好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苯环上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对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影响不大, 但对反应收率影响较大, 与相应3-取代或4-取代底物相比较, 2-取代的底物获得的收率较低.苯环对位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反应的影响不大, 给电子基或吸电子基的底物, 均得到了较好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杂环取代的底物同样适用于该反应, 以90%的收率和89% ee的对映选择性获得了相应的[3+2]环加成产物.对于烷基底物, 虽然反应的产率略低, 但是得到了高达92% ee的产物.此外, 我们对炔丙醇酯底物的适用范围也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该体系对于各种取代的炔丙醇酯底物均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率和良好的对映选择性.总之, 本文发展了一种铜催化炔丙醇酯与β-羰基膦酸酯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的方法, 成功合成了手性膦酰化2, 3-二氢呋喃化合物.通过使用一个结构刚性的酮亚胺三齿P, N, N-配体, 以很好的收率和最高92% ee的对映选择性获得了一系列光学活性的膦酰化2, 3-二氢呋喃化合物.

    一种新颖海洋微生物酯酶的功能鉴定及其在D-乳酸甲酯制备中的应用
    王依龙, 张云, 孙爱君, 胡云峰
    2016, 37 (8):  1396-1402.  DOI: 10.1016/S1872-2067(16)62495-6
    摘要 ( 335 )   [Full Text(HTML)] () PDF(520KB) ( 805 )  

    手性药物不同对映体往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理活性和毒性,为了减少有毒副作用的对映体,并降低其生物活性,光学纯手性药物的合成一直是制药行业的研究热点.由于手性药物中间体是合成手性药物的重要构建模块,因此手性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至关重要.手性乳酸及其酯是合成各类药物、农药和聚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在制药工业和材料工业中手性乳酸及其酯的制备非常重要.手性乳酸及其酯可以通过传统的有机化学合成和生物酶催化合成,通过有机化学合成法往往很难得到光学纯度较高的手性乳酸及其酯,而生物酶催化法可以得到光学纯的手性乳酸及其酯,同时避免了有机化学合成所导致的金属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生物酶法合成光学纯的乳酸及其酯可以通过脱氢酶不对称还原酮的前体得到,然而生物催化使用脱氢酶法需要价格昂贵的辅助因子,如NADH和NADPH.而另外一种生物催化方法是通过利用酯酶或者脂肪酶不对称水解外消旋的酯,从而得到光学纯度较高的手性中间体.目前市场上的L-乳酸甲酯价格不太昂贵,因为L-乳酸甲酯可以直接通过大发酵的方法取代有机化学法和酶法直接得到.然而D-乳酸甲酯不能使用廉价的发酵法直接得到,因而其价格昂贵.生物酶催化法可能会成为制备D-乳酸甲酯的主要方法,因为利用生物酶法可以得到光学纯度较高的D-乳酸甲酯.本文从西太平洋深海来源的微生物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 HUP022中克隆并异源表达了一种新颖酯酶PHE14.通过对酯酶PHE14的酶学性质鉴定表明,酯酶PHE14的最适反应底物为对硝基苯酚乙酸酯(C2),最适pH为9.0,最适温度为60℃.PHE14催化最适反应底物C2的活性达到293.07U/mg,Vmax和Km分别为200μM/(mg·min)和0.24mmol/L.酯酶PHE14对多种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都具有非常好的耐受性.深海微生物酯酶PHE14对高浓度NaCl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在4 mol/L NaCl存在下,相对酶活力为71.4%.同时,酯酶PHE14能够催化消旋乳酸甲酯的不对称水解反应制备重要的手性化工产品—D-乳酸甲酯.与先前的一些酯酶拆分的报道不同,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对酯酶PHE14催化的动力学水解反应没有促进作用.而且,本研究是首次通过酶动力学水解拆分反应制备光学纯的D-乳酸甲酯.经过实验优化,在pH 9.0和30℃的条件下,反应产物D-乳酸甲酯的对映体过量值和产率分别为99%和88.7%.深海微生物酯酶PHE14作为一种绿色生物催化剂,在多种工业的不对称合成中都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潜力.

    NH4+交换度对CuY催化剂上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王玉春, 郑华艳, 李忠
    2016, 37 (8):  1403-1412.  DOI: 10.1016/S1872-2067(16)62490-7
    摘要 ( 412 )   [Full Text(HTML)] () PDF(1423KB) ( 889 )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绿色化工产品,其中经济、绿色的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工艺极具工业前景,而Y分子筛负载铜(CuY)是有效催化剂之一.众所周知,CuY催化剂上的Cu+是催化活性中心.Cu+催化活性中心的引入方式用两种:(1)CuCl直接与HY分子筛固相离子交换;(2)Cu2+与NaY分子筛溶液离子交换,然后Cu2+自还原生成活性中心Cu+.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CuY催化剂时,载体HY分子筛中的可交换位H+量是决定催化剂CuY氧化羰基化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文献通过以不同硅铝比的HY分子筛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CuY,研究铜离子可交换位H+量对氧化羰基化的影响,然而,硅铝比的不同也直接影响了分子筛骨架的组成、Si-O-Al的键角、甚至影响了Al3+的分散度,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CuY催化剂活性.因此,研究NaNH4Y分子筛载体中的可交换位(NH4+)的量与CuY催化剂活性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NaY分子筛与不同浓度的NH4NO3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制得具有不同NH4+交换度的NaNH4Y分子筛,以其为载体,以具有易升华、易分解性质的乙酰丙酮铜Cu(acac)2为铜源,在无溶剂条件下,高温热处理二者固相混合物,NaNH4Y分子筛中的NH4+与Cu(acac)2中的Cu2+发生了离子交换,Cu2+进一步发生自还原生成活性中心Cu+,成功地制备了完全无氯的CuY催化剂,应用于催化常压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过程,研究NaNH4Y分子筛中的铜离子可交换位NH4+与催化剂CuY催化性能间的关系.通过各种表征及对CuY催化剂在甲醇氧化羰基化过程中催化活性分析发现,Y分子筛经过NH4NO3溶液离子交换及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其八面沸石结构和孔道保持良好.以未经过离子交换的NaY负载的CuY催化剂上的铜物种完全以CuO形式存在,且没有催化活性.随着NH4+交换度增加,CuY催化剂表面CuO含量逐渐降低,而活性中心Cu+含量逐渐增加,且其催化活性也随之增加.当NH4+交换度趋于极限值时,CuY催化剂中Cu+含量达最大,其催化活性也达最佳,DMC的时空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267.3mg/(g·h)和68.5%,甲醇转化率为6.9%.因此,无溶剂条件下,以NaNH4Y分子筛为载体,Cu(acac)2为铜源,制备完全无氯CuY催化剂时,NH4+是形成Cu+活性中心的必须条件,且NH4+交换度直接影响催化剂CuY的催化活性.

    调变MTO反应中双循环机理的比重:ZSM-5分子筛上不同接触时间的作用
    张默之, 徐舒涛, 魏迎旭, 李金哲, 王金棒, 张雯娜, 高树树, 刘中民
    2016, 37 (8):  1413-1422.  DOI: 10.1016/S1872-2067(16)62466-X
    摘要 ( 638 )   [Full Text(HTML)] () PDF(776KB) ( 1029 )  

    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现代石油化工的基础,主要通过石脑油裂解和烷烃脱氢制备.现阶段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多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现状决定了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经甲醇制取石化产品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途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MTO)过程成为连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桥梁.ZSM-5分子筛以其高效的甲醇转化能力、优异的低碳烯烃选择性和出色的抗积碳性能成为非常理想的MTO反应催化剂.研究发现ZSM-5分子筛催化MTO反应过程中,乙烯的生成规律与其它C3-C7链状烯烃不一致,认为乙烯主要来源于芳烃缩环/扩环循环,而C3-C7链状烯烃主要来源于烯烃甲基化/裂解循环,两种循环同时存在.本文于300℃在ZSM-5分子筛上进行MTO反应,通过考察不同空速(WHSV)条件下的MTO反应性能和分析催化剂内留存物种的生成和所起的作用,研究甲醇转化机理.气相流出物种和催化剂内留存物种的分析表明,ZSM-5分子筛催化MTO反应时遵循双循环机理——以多甲基苯和多甲基环戊二烯为主要活性物种的芳烃循环机理和以链状烯烃为主要活性物种的烯烃循环机理.在双循环机理中,芳烃循环和烯烃循环并不是简单叠加,而是相互影响,芳烃循环产生的烯烃可以作为烯烃循环的活性物种促进烯烃循环,烯烃循环中较高级的烯烃经过环化、氢转移作用,能够转化成富氢的烷烃和贫氢的芳烃、环戊二烯物种,贫氢的芳烃和环戊二烯物种又可以作为芳烃循环的主要物种促进芳烃循环的进行.氢转移反应是联系烯烃循环和芳烃循环的重要过程,与反应过程中原料甲醇与催化剂床层的接触时间有关,12C/13C甲醇切换实验揭示了双循环机理与氢转移反应的相关性,通过调变原料甲醇与催化剂床层的接触时间,可以调变氢转移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而对催化剂上芳烃循环和烯烃循环的甲醇转化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当空速较低时,进料甲醇与催化剂床层的接触时间较长,有利于产物烯烃的氢转移反应,加速了分子筛催化剂上芳烃物种和环戊二烯物种的生成和累积,促进了芳烃循环,主要由芳烃循环生成的乙烯和多甲基苯的气相选择性提高;反之,当空速较高时,进料甲醇与催化剂床层的接触时间减少,产物烯烃的氢转移反应受到抑制,氢转移反应的产物——芳烃和环戊二烯物种的生成数量和累积速率降低,芳烃循环活性不高,使得烯烃循环成为甲醇转化的主要途径,C3-C7烯烃显示出更高的活性,在气相流出物种中的选择性也更高.总之,原料甲醇与催化剂床层的接触时间能够显著影响催化剂内留存物种的生成和累积,进而改变两种循环的比重.这些发现对于实现ZSM-5分子筛催化MTO反应过程中的产物烯烃和芳烃的选择性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三价钴催化下N-S键辅助的非氧化条件下经碳氢活化合成异喹啉
    王芬, 王强, 包明, 李兴伟
    2016, 37 (8):  1423-1430.  DOI: 10.1016/S1872-2067(16)62491-9
    摘要 ( 537 )   [Full Text(HTML)] () PDF(580KB) ( 940 )  

    异喹啉是非常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也是构成药物和材料分子的核心骨架.很多异喹啉类的生物碱都由异喹啉基本骨架构成,它们都有一定药理活性和生物活性,包括抗真菌、抗癌、抗心律失常、阵痛麻醉和降血压等功效.迄今已知的含异喹啉骨架的生物碱超过1000种,是生物碱中最多的一类.传统的合成异喹啉的方法需要官能化的原料和强酸,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合成步骤繁琐.例如Larock课题组利用钯催化将邻溴官能化的亚胺与炔烃环化偶联,合成了一系列异喹啉化合物.而过渡金属催化合成异喹啉是一种能够有效合成多种取代基异喹啉的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通过碳氢活化策略合成杂环化合物的方法得到迅猛发展,从而使得大量的芳基化合物都能作为反应的起始原料.尤其是铑、铱、钯、钌等过渡金属都能催化芳烃的碳氢活化,从而合成异喹啉化合物.Fagnou课题组最早报道了氧化条件下利用三价铑催化剂经碳氢键活化与炔烃偶联合成异喹啉的方法.随后,众多研究组利用氧化型导向基策略在无外加氧化剂条件下高效、高选择性地合成了异喹啉.除了利用三价铑催化剂之外,利用二价钌催化剂通过碳氢活化策略也能实现类似反应.但是,这些反应体系都必须使用铑和钌等贵金属催化剂,极大地限制了该合成异喹啉方法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数个研究组将地球上储量丰富、便宜有效的钴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应用到芳烃的碳氢键活化反应中,在简单的反应条件下合成了各种杂环化合物.对于一些反应,三价钴催化与三价铑催化能形成互补.最近,Kanai,Ackermann和Sundararaju几乎同时报道了三价钴催化肟谜的碳氢键活化,并在无外加氧化剂条件下实现了其与炔烃的偶联反应,高效地合成了异喹啉,在该类反应中以氮-氧键断裂作为内部氧化剂.但是在钴催化条件下氧化性的氮-硫键作为内部氧化剂辅助碳氢键活化的反应尚无报道.本课题组最近报道了芳基酮的N-亚磺酰亚胺与烯烃和胺化试剂的偶联反应,经N-S键断裂,高效合成了喹唑啉.本文利用三价钴催化剂在无外加氧化剂条件下实现了芳基酮N-亚磺酰亚胺与炔烃的偶联,反应经历了碳氢键活化和氮硫键断裂得到异喹啉.此反应对端炔和内炔底物均适用.为了初步了解反应机理,我们利用分子内竞争的方法进行了动力学同位素效应测定,结果表明碳氢键断裂过程可能是反应的决速步骤.结合文献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低温熔盐法制备球状多孔La1-xSrxMn0.8Fe0.2O3(0≤x≤0.6)及其催化CO氧化性能
    黄学辉, 牛鹏举, 商晓辉
    2016, 37 (8):  1431-1439.  DOI: 10.1016/S1872-2067(16)62502-0
    摘要 ( 386 )   [Full Text(HTML)] () PDF(1476KB) ( 1000 )  

    汽车尾气中CO,HC,NOx,硫化物及其颗粒粉尘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大气环境,是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尾气净化是其减排的最主要方式.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发展经历了几代的研究,一直以来广泛采用Pt,Pd和Rh等贵金属,但因其资源匮乏,价格昂贵,容易被S和P中毒,因此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发.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灵活的“化学剪裁”特性而在材料研究等领域颇受青睐,有望成为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品.一般而言,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活性位点越多,其催化活性越高,且会明显降低起燃温度.目前,一些制备工艺,如水热法、共沉淀法、微乳液法和硬模板法,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但却存在费时、耗能及制备工艺复杂等缺点.因此,如何简单有效地制备出大比表面积的钙钛矿型催化剂依然是一个难题.本文以合成的分级多孔δ-MnO2微球为模板,采用熔盐法制备出球状多孔La1-xSrxMn0.8Fe0.2O3(0≤x≤0.6)钙钛矿氧化物,研究了球状多孔钙钛矿氧化物的形成过程和合适的制备温度,以及B位Fe3+掺杂量为20%时A位Sr2+掺杂量对钙钛矿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能谱(XP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石英管反应器上评价了催化剂催化CO氧化活性及稳定性,采用气相色谱联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了产物和反应物的组成.结果表明,以分级多孔δ-MnO2微球为模板,采用熔盐法在450℃反应4 h制备出的球状多孔La1-xSrxMn0.8Fe0.2O3(0≤x≤0.6)钙钛矿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较大的比表面积(55.73m2/g)和孔体积(0.37cm3/g).其球状多孔结构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原位形成钙钛矿相和纳片表面析出钙钛矿晶粒及钙钛矿晶粒的再生长.另外,FT-IR光谱表明,Fe3+和Sr2+成功进入A,B位.同时,CO转化曲线表明,B位Fe3+的掺杂量为20%时,A位Sr2+的掺杂量高于30%时可以明显改善催化剂催化CO氧化活性:La1-xSrxMn0.8Fe0.2O3(0≤x≤0.3)的T50T90分别在180和198℃左右;而La0.55Sr0.45Mn0.8Fe0.2O3和La0.4Sr0.6Mn0.8Fe0.2O3T50均低于125℃;La0.55Sr0.45Mn0.8Fe0.2O3T90为181℃,而La0.4Sr0.6Mn0.8Fe0.2O3却仍低于125℃.XPS结果则证明,较高的催化活性得益于La0.4Sr0.6Mn0.8Fe0.2O3表面存在较多的Mn4+、氧空位及吸附氧.最后,La0.55Sr0.45Mn0.8Fe0.2O3和La0.4Sr0.6Mn0.8Fe0.2O3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熔盐法以δ-MnO2为模板在450℃焙烧4h制备的多孔球状钙钛矿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 虽然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周期短,但比表面积最大只有55.73m2/g,为硬模板法的1/2,因此提高比表面积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