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波, 石建巧, 姜一民, 肖磊, 逯宇轩, 董帆, 陈晨, 王特华, 王双印, 邹雨芹. 强化脱氢动力学实现超低电池电压和大电流密度下抗坏血酸电氧化[J]. 催化学报, 2023, 50(7): 372-380. |
[2] |
宋昕杰, 范世鹏, 蔡泽华, 杨洲, 陈旬, 付贤智, 戴文新. Cu/CeO2上可见光辅助热催化合成NH3: H2O存在下NO通过CO还原的途径[J]. 催化学报, 2023, 49(6): 168-179. |
[3] |
何厚伟, 王中辽, 代凯, 李素文, 张金锋. LSPR效应增强碳包覆In2O3/W18O49 S型异质结用于高效CO2光还原[J]. 催化学报, 2023, 48(5): 267-278. |
[4] |
薛文华, 孙红莉, 胡晓云, 白雪, 樊君, 刘恩周. 等离子体共振协同S-scheme电荷转移促进W18O49/Cd0.5Zn0.5S高效光催化产氢[J]. 催化学报, 2022, 43(2): 234-245. |
[5] |
黄悦, 代凯, 张金锋, Graham Dawson. 具有高效电荷转移的W18O49/CdSe-二乙烯三胺光催化CO2转化: LSPR效应和S型异质结协同效应[J]. 催化学报, 2022, 43(10): 2539-2547. |
[6] |
魏英聪, 张琪琪, 周颖, 马雄风, 王乐乐, 王严杰, 洒荣建, 龙金林, 付贤智, 员汝胜. 非贵金属等离子共振增强MoO3-x基S型异质结光催化苯甲醇氧化同步产氢和苯甲醛[J]. 催化学报, 2022, 43(10): 2665-2677. |
[7] |
邹世辉, 李志年, 周秋月, 潘洋, 袁文涛, 贺磊, 王申亮, 文武, 刘娟娟, 王勇, 杜永华, 杨玖重, 肖丽萍, 小林久芳, 范杰. 表面偶联甲基自由基实现低温高效甲烷氧化偶联[J]. 催化学报, 2021, 42(7): 1117-1125. |
[8] |
谢顺吉, 张海坤, 刘国栋, 吴雪娇, 林锦池, 张庆红, 王野. 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可调的MoO3-x-TiO2纳米复合物用于提高可见光下光催化还原CO2的性能[J]. 催化学报, 2020, 41(7): 1125-1131. |
[9] |
张劭策, 刘志锋, 闫卫国, 郭振刚, 阮梦楠. 利用非贵金属等离子体Al修饰TiO2/Cu2O异质结以提高光电催化分解水性能[J]. 催化学报, 2020, 41(12): 1884-1893. |
[10] |
翟慧珊, 刘小磊, 王泽岩, 刘媛媛, 郑昭科, 秦晓燕, 张晓阳, 王朋, 黄柏标. 贵金属Au-Ag合金修饰ZnO用于光催化高效降解乙烯[J]. 催化学报, 2020, 41(10): 1613-1621. |
[11] |
谢权, 何婉楣, 刘升卫, 李传浩, 张金锋, 王保强. 双功能S-型g-C3N4/Bi/BiVO4复合光催化剂驱动人工碳循环[J]. 催化学报, 2020, 41(1): 140-153. |
[12] |
李政, 顾贵洲, 胡绍争, 邹熊, 武光. 硫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的光催化固氮性能中氮空穴对氮气分子活化的提升作用[J]. 催化学报, 2019, 40(8): 1178-1186. |
[13] |
孙明禄, 张文东, 孙艳娟, 张育新, 董帆. BiOI上Bi单质和缺陷的协同作用:增强的光催化NO去除和转化途径[J]. 催化学报, 2019, 40(6): 826-836. |
[14] |
张荔, 杨超, 吕康乐, 陆亚超, 李覃, 伍晓锋, 李宇涵, 黎小芳, 范佳杰, 李玫. 利用Bi的SPR效应增强Bi2WO6的可见光催化NO氧化去除性能[J]. 催化学报, 2019, 40(5): 755-764. |
[15] |
叶昊灵, 刘逸秋, 陈思, 王海强, 刘振, 吴忠标. 低温等离子体组合光催化氧化降解气相甲苯的协同效应:臭氧的作用[J]. 催化学报, 2019, 40(5): 681-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