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学报 ›› 2016, Vol. 37 ›› Issue (3): 412-419.DOI: 10.1016/S1872-2067(15)61017-8
郝靓, 熊光, 刘丽萍, 龙化云, 靳凤英, 王祥生
Liang Hao, Guang Xiong, Liping Liu, Huayun Long, Fengying Jin, Xiangsheng Wang
摘要:
近年来, 柴油发动机产生的废气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环境法规对燃油中的硫含量限制越来越严格. 因此, 开发高效的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成为当今的热门课题之一. 在柴油馏分中, 由于存在空间位阻作用, 二苯并噻吩(DBT)及其烷基取代的衍生物是最难脱除的. 传统的加氢脱硫(HDS)催化剂通常是将活性金属担载在γ-Al2O3上. 近年来, 介孔材料如MCM-41, SBA-15, HMS, KIT-1和KIT-6等也被用作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 其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活性组分分散, 大的规则孔径有利于反应物和产物扩散. 其中, KIT-1介孔分子筛具有三维短蠕虫状介孔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 其酸性和水热稳定性都高于MCM-41. 然而,由于无定形的孔壁使得介孔分子筛的酸性和水热稳定性较差, 限制了其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 而介微孔复合分子筛兼具了微孔分子筛酸性强、水热稳定性好和介孔分子筛的孔道优势, 因此一经出现就引起了研究者广泛关注. 有研究认为, 增加载体酸性有利于加氢及促进C-S键氢解反应. 载体中的微孔可高效吸附氢分子, 降低HDS过程所需的温度和压力, 实现温和条件下燃油超深度脱硫. 目前, 已有研究者将Y-MCM-41, 介孔ZSM-5及Beta-KIT-6等多级孔分子筛用作催化剂载体, 并进行了加氢脱硫性能研究, 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们曾利用双模板剂一步晶化法水热合成了介微孔复合分子筛ZK-1. 该分子筛既具有与KIT-1相似的短蠕虫状三维介孔孔道, 又具有ZSM-5的微孔结构. 其介孔孔径为2.7 nm, 微孔孔径为0.6 nm. 该分子筛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和较高的酸性.
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 以不同硅铝比的ZK-1为载体通过过量浸渍法担载Co, Mo活性组分制备了CoMo/ZK-1 (Si/Al = 30)和CoMo/ZK-1 (Si/Al = 40)催化剂, 并以相同方法制备了CoMo/γ-Al2O3, CoMo/AlKIT-1, CoMo/ZSM-5和CoMo/Mix (等量的ZSM-5和AlKIT-1混合物)催化剂作为对比. 催化剂的N2吸附和NH3程序升温脱附表征结果表明, CoMo/ZK-1具有高于其他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约700 m2/g)和介微孔结构, 介孔孔径和微孔孔径分别为2.3 nm和0.6-1 nm. CoMo/ZK-1的酸量大于相同硅铝比的CoMo/AlKIT-1,这是由于ZK-1的介孔孔壁上含有沸石结构单元. 通过H2程序升温还原表征可知, CoMo/ZK-1的高温氢耗峰面积较CoMo/γ-Al2O3和CoMo/ZSM-5相比明显减小, 表明在CoMo/ZK-1上难还原的组分数量减少, 载体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 这有利于金属组分的还原和硫化.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征结果表明, 在ZSM-5表面形成了大量的聚合态氧化钼物种, 这是由于载体表面积小, 金属组分分散不均匀. Co2AlO4或Co2SiO4相的出现是由于载体与金属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以ZK-1和AlKIT-1为载体的催化剂则避免了该情况的发生. 从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可知, MoS2在ZK-1表面分散很均匀, 其堆垛层数(2.5-2.7层)和片晶长度(3.9-4.0 nm)都达到较理想的数值,有利于形成更多的Co-Mo-S(II)活性相.
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上述6种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 催化剂的脱硫率从高到低依次为: CoMo/ZK-1(40) > CoMo/ZK-1(30) > CoMo/γ-Al2O3 > CoMo/ZSM-5 > CoMo/Mix > CoMo/AlKIT-1. 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320 ℃, 3 MPa, WHSV = 5 h-1)下, CoMo/ZK-1对DBT的脱硫率达到93%以上. 其原因主要是: (1) ZK-1的大比表面积使Co, Mo活性组分高度分散在载体表面; (2) 载体与金属之间较适中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活性组分的还原与硫化; (3) ZK-1含有的沸石结构单元使其比AlKIT-1具有更多的酸中心, 有利于提高HDS反应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