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取代糠胺(FAs)作为药物中间体和功能高分子前体化合物, 其绿色合成受到广泛关注. 亚胺还原酶(IREDs)能够催化生物基呋喃与胺供体还原胺化合成N-取代FAs. 通常, 化学法合成N-取代FAs面临生产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相比之下, 生物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 选择性高和环境友好等优势. 当前, 生物催化合成N-取代FAs仍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底物载量低(20 mM)和无法催化大体积胺基供体(如芳基胺等)反应等问题. 此外, 当前IRED工程化改造中使用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依赖于昂贵的仪器设备,以及存在假阳性干扰. 因此, 建立快速、简单且抗干扰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报道了一种能够高效合成N-取代FAs的IRED, 并建立了一种快速、简单且抗干扰的高通量IREDs筛选方法; 通过三轮酶工程改造野生型酶, 获得了高活性突变体M3, 并成功将其用于全细胞催化合成高浓度N-取代FA. 首先, 筛选得到一种来源于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的SaIRED, 该酶具有较高活性和较广底物谱. 随后, 基于羰基化合物与2,4-二硝基苯肼间的颜色反应, 建立了高通量筛选方法. 为探究该方法的普适性, 将本研究获得的突变体组合成新的突变体文库, 用于筛选催化苯甲醛与苯胺, 苄基丙酮与环丙胺, 糠醛与2-氨乙基甲砜还原胺化反应的高活性突变体. 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准确筛选出催化不同反应的最优突变体, 证明其具有普适性. 通过分子对接和结构比对, 选定SaIRED活性空腔及周围的33个氨基酸作为突变位点; 使用NNK简并密码子引物进行饱和突变, 构建约3300个突变体的文库; 基于上述筛选方法, 获得了32个阳性单突变体, 分布于12个氨基酸位点. 其中, A242是一个新发现的突变热点, 活性最高的单突变体为A242T, 比活达到12.8 U mg-1, 是野生型酶的2.6倍. 根据氨基酸位点的空间分布, 进行了第二轮组合突变, 发现D241和A242组合突变能显著提高突变体酶活, 双突变体D241A/A242T的比活为16.9 U mg-1. 在第三轮迭代组合突变中, 发现双突变体D241A/A242T与I127位点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其中三突变体I127V/D241A/A242T (M3)的比活达到20.2 U mg-1, 是野生型酶的4.2倍; 并且, M3对其它不同底物的活性均优于野生型酶, 其催化合成一系列N-取代FAs的产率高达99%. 机制研究表明, A242突变为苏氨酸可能促进了底物质子化, D214突变为丙氨酸拓宽了底物隧道, 而I127突变为缬氨酸则增大了酶活性空腔, 从而导致M3活性显著提高. 最后, 为实现高浓度N-取代FAs的合成, 本研究在Escherichia coli中共表达突变体M3和葡萄脱氢酶(GDH), 构建了全细胞催化剂; 经工艺优化后, 全细胞催化N-烯丙基糠胺(N-allyl-FA)合成的选择性显著提高, 可在7 h内将250 mmol L-1糠醛与烯丙胺完全转化为N-allyl-FA, 时空收率为4.7 g L-1 h-1, 分离收率达91%, 实现了N-allyl-FA的克级制备.
总之, 本研究建立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不仅克服了前人方法的缺陷, 还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其应用将有效缩短IREDs的工程改造周期. 基于SaIRED的挖掘和改造, 本研究为N-取代FAs的绿色合成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